“大夫,我們每天和腫瘤病人在一起,會不會被傳染”
“大夫,癌癥病人的碗筷要不要單獨給他區分出來”
在我們日常的腫瘤疾病診療過程中,患者家屬和陪護們經常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而且其出現的頻率還是較高的。對于他們能夠如此的關注這樣的問題,說起來也很好理解,畢竟在很多的影視作品中,醫護人員的裝束都是帽子、口罩、手套全副武裝,再則就是目前民眾對于惡性腫瘤性疾病的認識不免有些還是有些談虎變色之感,還有的就是近些年來反復發生的非典、新冠病毒性肺炎等傳染性疾病給予大家過分的恐慌。
說到這里,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與腫瘤患者之間正常的握手、擁抱、共餐、交談,甚至是普通的生活、起居、協助日?;顒拥榷际遣粫粋魅旧夏[瘤疾病的。換句話說,腫瘤性疾病不是傳染性疾病,不會因為禮節性接觸、一般性接觸或者是在一起的生活起居而被傳染。
既然腫瘤性疾病不會被傳染,可是,就有人又有疑惑了,為什么有的家庭中可以出現兩個或者多個惡性腫瘤的患者,或者是出現同一種類型的幾個腫瘤患者呢?
其實,在現實世界中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也并不是很難理解的,畢竟在惡性腫瘤的發生過程中存在著遺傳性因素,也就是說,惡性腫瘤也是一種具有遺傳傾向的基因病。除此之外,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共同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心情心境也都是導致家庭中可能出現相同、相似、相近疾病的主要因素。
尤其是在具有了遺傳易感性基因、腫瘤遺傳基因等具有遺傳傾向的時候,再加上后天的致癌促進因素的多方面作用,家族性腫瘤疾病的發生也就不難理解了。很顯然,這樣的發病過程也是與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過程有著很大的區別。這樣的發病過程也不是我們理解的傳染性疾病的傳染過程,這樣的發病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來實現的。
說到惡性腫瘤疾病出現的家族聚集性、家族中多發性的特點,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腫瘤的遺傳性傾向。也就是說,惡性腫瘤的遺傳信息可以通過基因遺傳的模式傳遞給下一代。這樣的遺傳模式當然與我們理解的傳染性疾病不相關。
在諸多的惡性腫瘤中,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肺癌等疾病都是具有著很明確的疾病遺傳傾向,在腫瘤的發病中,遺傳性傾向約占5%-30%不等。部分疾病甚至可能出現你不可想象的遺傳方式,如女兒的乳腺癌遺傳基因可能是來自于其父親的前列腺癌遺傳基因。
除了遺傳性因素以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內容也是導致腫瘤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或者是重要的促進因素。主要包括:不良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特殊的飲食習慣、飲食偏好,以及家庭、工作中長期存在的不良心情、心境等內容,這些因素也都是導致家庭中可能出現相同、相似、相近的腫瘤性疾病的主要因素。
比如,日常家庭生活環境中的吸煙與二手煙、三手煙污染問題;家庭裝飾、裝修過程中導致的環境中甲醛污染、氡氣污染等問題;喜食腌制、熏制、燒烤類食品、高鹽類飲食、飲用塘水、喜歡吃熱燙的飯食、油炸食品等特殊習慣的;或者是家庭成員中,彼此間長期不悅,缺少了些家庭的和睦與溫馨的,長期導致家庭成員中心情壓抑、抑郁、焦慮者。
如此眾多的不良因素集合在一起,長此以往,可以想象其危害性有多大。這是不是有一些“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味道。如此這樣的“一家人”最終導致了“家庭癌”“夫妻癌”“父子癌”“母女癌”等現象的發生也就不奇怪了。而阻斷這種現象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采取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自然也不可缺少和諧、溫馨的社會、家庭氛圍。
說到了這里,那些恐懼與腫瘤患者接觸而導致腫瘤傳染的說法看來是沒有什么依據可言了。大家也是可以完全不需要擔心,一顆平常心最為重要。在這里,唯有的一點說明就是,雖然惡性腫瘤不會因為接觸而導致傳染,但是,部分可以導致腫瘤發生的細菌、病毒、寄生蟲性等因素卻是會發生傳染的。
如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胃淋巴瘤;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與原發性肝癌;HPV與宮頸癌;華枝睪吸蟲與肝癌,等等。對于這些具有傳染性的病原體還是需要給予一定注意的。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